5月17日,比亚迪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对腾势新能源增资人民币1.5 亿元,同时腾势另一股东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也将对腾势增资1.5亿元。增资后,双方股份占比仍然为50:50。 据了解,此次增资主要是为了解决新产品研发以及日常经营。今年上海车展上,腾势展出了全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全新的纯电动车型,而增资也正是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专业设备以及模具的投资。 在公告中,比亚迪还披露了腾势第一季度业绩,1-3月腾势累计营业收入为3518.1万元,净利润亏损4383.4万元。腾势依旧保持亏损状态。 腾势作为全新模式的技术合资公司,从创立至今业绩到底如何?此次3亿元的增资到底要干些什么?双方股东7次增资,腾势为何还在亏损? 增资为插混和纯电动车型落地铺路 据公告显示,此次比亚迪和戴姆勒的增资主要是用于新产品研发和日常经营,包括研发费用、专用设备及模具投资、新产品宣传费用、银行本金的偿还及利息支出及服务网络建设等。 同时,比亚迪指出此次增资有利于腾势品牌可持续发展,对于全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全新纯电动车型的推出有着推进作用。 今年上海车展上,腾势在奔驰展台发布了全新品牌logo以及第二款量产产品预告图片,全新logo从银蓝配色更改为银黑配色,水滴图案显得更加凌厉简洁。从产品预告图上可以看出,新车造型十分科幻,前脸采用了一条细长的格栅设计,两侧雾灯区域采用了不规则的圆形造型。 根据官方消息,腾势将在今年6月的深圳车展上,发布全新的品牌定位以及产品规划,值得一提的是,腾势新推出的车型将基于全新平台开发。 7年发展 腾势业绩仍然亏损 2012年,腾势品牌正式推出,在当时腾势品牌被外界认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这种说法正是源自腾势的股东比亚迪和戴姆勒,一个是拥有多年新能源汽车技术积累,一个是主流豪华品牌之一。 2012年-2019年第一季度腾势主要业绩数据 但比亚迪和戴姆勒的背书似乎没有为腾势带来销量和业绩上的增长。据统计,腾势自品牌诞生开始就呈现出亏损趋势,2012年-2018年累计亏损36.53亿元,其中2016年亏损额达到了13亿元。 不单单是业绩亏损,产品销量也与新能源汽车市场背道而驰,2015年,腾势首款车型腾势300交出了首个自然年的销量成绩单,该年腾势销量为2888辆,2016年,腾势销量为2287辆,同比下降21%,2017年销量为4713辆,进入2018年后,腾势车型销量再次下跌,全年仅销售了1974辆。 而与腾势销量疲态相反的是,整体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48万辆,同比增长320%,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3.11万辆,同比增长340%。 2014年-2015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以北汽、比亚迪、江淮等汽车企业都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但腾势的销量并没有赶上这波市场红利。 有专家指出,腾势销量下降以及持续亏损主要是因为其产品单一,7年间腾势仅推出了一款产品。此外,戴姆勒的背书不代表腾势的产品具备30万元价位的产品力。 7次“输血” 用在研发上的费用却很少 其实此次增资并不是股东双方第一次增资,在腾势成立的7年时间,戴姆勒和比亚迪先后7次增资腾势。腾势的注册资本也从2010年的23.6亿元,在今年2月底提升至45.6亿元。 2018年5月腾势增资公告 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2018年5月28日,腾势获得股东双方4亿元增资,增资的主要用途为日常营运所需的人员支出、市场广告费用、支付供应商货款、银行本金偿 还及利息支出、整车采购车款、电池的升级及测试、服务网络的建设。2017年5月16日,腾势获得比亚迪和戴姆勒的5亿元增资,增资主要用于腾势新能源的营运资金。 从这两次增资不难看出增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研发投入,仅仅是为了腾势能够继续“活下去”。 对于新能源汽车最为重要的研发投入,比亚迪与戴姆勒似乎并没有在资金上有着过多的帮助,而多年的连续亏损,也导致腾势自身对于研发投入微乎其微。 有专家指出,研发投入问题以及产品线问题是困扰腾势发展的关键问题,在研发上如果单纯依靠双方股东,产品或多或少会出现相互竞争,但腾势无法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售价自然会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此外,从腾势品牌创立之初,就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产品规划,仅依靠一款产品的不断改款换代,对于一个汽车品牌来说,单一产品发展不但会降低企业抗风险能力,还使得推出的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