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启示: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抵御风险

来源: 新能源之家 阅读: 2019-05-22 15:11

5月21日,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在华为总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向记者透露了他对于美国打击华为一事的看法,以及华为将如何应对。

1.jpg

美国政府打击华为源自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禁止美国公司使用由那些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公司制造的通讯设备。同时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将华为列入所谓“实体清单”,要求任何向华为出售产品的美国公司必须获得许可特批。20日,美国官员决定对华为的禁令推迟90天实施。

在外界看来,华为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出色的研发能力,并不惧怕美国政府的禁令。同时任正非指出美国企业和华为是共命运的,都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禁令不但会影响华为,也会影响美国企业的发展。

而在汽车行业,汽车企业与产业上下游企业都命运共同体,也是汽车市场经济的主体,在面对进入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无论是汽车企业还是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都应该重视技术积累与研发能力。在面对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积累和研发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

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完全退坡,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而这也直接考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战略布局能力。同时,新能源汽车上游产业也在面临竞争,2018年一年,LG化学、三星SDI和SK Innovation三家韩国电池企业纷纷在华布局动力电池产业以及电池工厂,而这些韩电池企业新建工厂投产的时间基本都在2020年-2021年之间。

从华为事件中,汽车行业、新能源行业以及上下游产业链都应该惊醒和深思,面对危机如何才能拥有充足的抵御能力?

研发能力是抵御风险的根本

在圆桌采访上,任正非指出,华为这三十年都对着同一个“城墙口”冲锋,几十人、几百人对着这个“城墙口”,几万人、十几万人还是攻这个“城墙口”,总会把这个“城墙口”攻开的。现在华为每年用在研发上的费用达到200亿美元,如果财务受一点挫折,是不会影响科技上的投入。

80cb39dbb6fd52665ceea0de67b14c2fd6073665.jpeg

同时,任正非还指出,华为对于核心业务的投入始终没有放弃,研发能力增强,使得华为越可能领导世界,越容易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合理地位。

这也就意味着,研发能力的越强,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同样汽车行业也十分重视研发能力,过去燃油机时代,中国汽车品牌起步晚于欧美汽车品牌,在内燃机上的技术研发需要规避技术专利,而作为新生产业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国品牌与欧美品牌的研发差距就小了很多。

在整车方面,新能源汽车的正向研发以及专属平台研发则是重中之重。目前,吉利、广汽、比亚迪等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纷纷推出了纯电动专属平台。其中,吉利与沃尔沃联合研发的PMA纯电动车专属架构,不但针对中国市场进行车型开发,未来该平台车型还将销往美国和欧洲。

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游企业中,以宁德时代为首的独角兽企业,也有着深厚的研发能力。据2018年年报显示,全年宁德时代累计投入19.91亿元用于研发,并建立起涵盖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测试验证、工艺制造等领域完善的研发体系。

技术积累增加竞争力

任正非对媒体表示,在5G一直领域中,美国的禁售令不仅不会影响华为,别人两三年也不会追上华为。

任正非之所以敢于如此表态,是源自华为对于5G技术的积累,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2018年华为提交了5405件国际专利申请,创下WIPO历史上由一家公司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的纪录。而在5G领域,根据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发布的全球5G核心必要专利数排名中,华为以1970件的专利数位列榜首。

这意味着华为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奠定了在5G领域的标准方面领先地位。同样汽车也是需要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来获得领先地位,以丰田为例,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上,丰田通过数十年的技术研发积累,形成了从轿车到大巴车的技术积累,也是全球为数不多能够实现氢燃料电池商业化的汽车企业。

有专家指出,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在面对日渐火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能一味的去扩大市场,而是需要通过前瞻性技术的研发,从而获得一定的技术积累,这样才会有足够的竞争力面对未来市场发展。

其实,不单单是在整车企业,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也需要通过技术积累,来巩固或者确立其龙头地位,而不是趁着新能源热,盲目的扩大市场。

具备危机意识

在此次华为禁售事件中,除了华为之外,最多被提及的就是海思半导体。在禁售令中,在没有美国政府允许的情况下,美国企业不得向华为供货。

禁售令前,华为对于高端芯片的采购采用“1+1”政策,一半买美国公司的芯片,一半用自己的芯片。但禁令出台后,华为旗下半导体公司海思成为了未来华为高端芯片的“支撑着”之一。

5月17日,海思总裁何庭波在内部信中指出,华为多年前已经做出过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

无论是海思“备胎”转正,还是华为曾做的极限生存假设,都足以说明华为在拥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同时,也拥有危机意识,时刻保持着居安思危的心态。

而在汽车行业,汽车企业也需要具备危机意识,进入2018年后,中国整体汽车市场就呈现出负增长态势,如何在车市寒冬中主动迎合市场需求,便成为了众多汽车企业考量的问题之一。

有金融分析师指出,在汽车行业持续负增长背景下,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最艰难时刻,业整合及洗牌或将加速,落后产能面临彻底出清的局面。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虽然这一市场无近忧,但有远虑。当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取消后以及未来股比完全放开,跨国车企以及合资企业的新能源产品登陆中国市场后,或将会对中国品牌带来冲击,同时股比放开,跨国汽车企业很难与本土车企共享、共同研发核心关键技术,本土车企恐会陷入被动局面。

面对未来可能存在的危机,中国汽车品牌需要提高自身研发能力以及技术积累,打造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文本编辑:刘天鸣)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反馈 联系我们